【動物學家如此潦倒,你還要當嗎?看《那些年我們一起找的熊》】
繼前幾天聽到某教授的演講提到「一個人要選對事情跟對人…選擇T大的昆蟲系來讀,將來要幹嘛?找什麼工作啊?出來抓蟲嗎?」的震撼內容後,
我讓狂熱於在大自然尋覓動物的鈞鈞也來想一想「一個生態研究員或是動物學家的未來」。
在圖書館找到【那些年我們一起找的熊】電影來看(榮獲【2011西班牙馬拉加影展】最佳導演、電影剪輯、女配角):
一位動物學家離開了家鄉,展開瘋狂研究動物習性的生涯,他以尋找「熊」的蹤跡為畢生的職志,儘管被人奉為傳奇性人物,卻在叢林裡過著三餐不繼的原始人生活,襤褸潦倒。
他的哥哥是一位生物氣象專家,在南極做研究,但意識到地球終究走上毀滅之路,一切不過枉然,於是放棄一切回老家。
但最後,他被那執著於初衷的偏執老弟影響與感動,在數年的徒勞中,兄弟倆終於與熊驚心動魄的相遇!
這部片子其實是喜劇片,每個人物的個性都強烈分明,對話粗暴但暗藏玄智。好看!
(看完之後,我問鈞鈞:動物學家這麼窮困辛苦,你還要當嗎? 鈞鈞說:當然,你不覺得他的生活太有樂趣了嗎?)
以下是這部電影的片段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KFvozFZ92NU